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上耳水不平衡 中醫分享4個預防貼士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05/04 17:31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5

分享:

分享:

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,40至60歲是耳水不平衡發病高峰期,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一倍。

耳水不平衡患者不時會出現天旋地轉、耳鳴等情況,令生活受到困擾。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,40至60歲是發病高峰期,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一倍,如耳水不平衡常復發而不加理會,或會損害聽力,嚴重者有機會失聰。註冊中醫指,耳水不平衡主要因肝脾腎功能失常,提醒患者戒食肥膩及寒涼食物。

感覺天旋地轉 伴隨耳鳴

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表示,耳水不平衡實際是內耳毛病,內耳擔起聽覺及身體平衡的功能,一旦內耳發炎及水腫,聽力及平衡力會受影響。

「患者會出現頭暈,即使自己未有郁動,也會感覺天旋地轉,持續時間由10多分鐘至數小時不等,患者甚至會出現嘔吐。」而聽力方面的影響,患者會感覺「耳仔塞塞哋」,聆聽聲音愈來愈細聲,伴隨有耳鳴。

耳水不平衡發病初期,患者只需足夠休息,病情有機會好轉,聽力亦會恢復正常。

如果復發多次,又不加理會,可能會破壞聽覺神經系統,造成永久聽力受損。

他又指,現時醫學界仍未找出導致內耳水腫原因,但有外國研究指,吃太鹹的食物、休息不足及壓力太大等都會誘發耳水不平衡。

40至60歲常見 女性較高危

至於哪些年齡層是高危一族,顧德政指,最常見發作年齡是40至60歲,而女性患者比男性多約一倍。「據外國的統計資料顯示,每10萬人就有100至1,000人患耳水不平衡,保守估計,本港至少有7,000至10,000人受此病困擾。」

顧德政引述指,曾有40多歲女士患耳水不平衡多年,輕微發作時可以靠藥物控制病情,惟因不時有耳塞及耳鳴不適,女病人決心在外國接受手術治療。「手術是透過在耳膜位置切一個小洞,放入導管以接駁『Meniett device』,儀器會製造壓力,紓緩耳塞及耳鳴的不適。」

至於如何治療耳水不平衡,顧表示,病人需接受聽力測試,估計聽力受損程度。「要是聽力明顯受損,便需用重藥治療。當耳水不平衡常復發而不正視問題,損害累積便有機會令聽力逐漸下降。」

中醫見解 肝脾腎失常導致

註冊中醫師林婉珺表示,耳水不平衡多數因肝脾腎功能失常。「肝陽上亢,脾胃因有痰濕影響功能;腎虛要不是先天不足,要不是後天沒有好好護養,患者多是中老年人,時常出現暈眩的狀況。」

林又指患者突感天旋地轉,與一般暈眩有別的是,耳水不平衡會伴隨耳朵脹痛,耳鳴維持數十分鐘至數小時,若長期發作,聽力亦會受損。

以過往的個案觀察,因氣血不足而感眩暈患者以女性居多,可能因女性氣血較男性虛弱有關。

林婉珺教4招預防耳水不平衡:

1. 肝陽上亢者需調節心情,忌易怒及憂慮;

2. 脾胃有痰濕者,戒食肥膩及寒涼食物;

3. 腎虛者需控制性生活,避免縱慾過度;

4. 如工作環境常有噪音,做好措他保護內耳。

【了解更多耳水不平衡症狀及治療】

【延伸閱讀】耳水不平衡病因大不同 Sit Up 動作KO 頭暈暈

【延伸閱讀】頭暈≠耳水不平衡 醫生解構耳水不平衡症狀

原文刊於《晴報》,標題經TOPick修改,晴報facebook